本文转自:福建日报
□胡松坤
近期,国内多所高校陆续发布公告,宣布延长专业硕士学制。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不同,更侧重于实践、应用和技能,专硕学制多为2至2.5年,而学硕学制则为3年。这一教育改革动向,引发广泛关注。
其实,专硕“短平快”的培养模式一直饱受争议。不少高校及教师认为,专硕学生第一学年往往要忙于课程学习,到了第二学年则要兼顾实习、论文与求职。专硕培养,本来强调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都要抓好抓实,反倒因教学时间缺乏保障而导致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,实践环节流于形式。
在这种情况下,学制延长可以理解。不过,培养时间与培养质量并非正相关关系。延长学制若只是简单拉长学制,甚至错把学制延长等同于质量提升,继续沿用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,那么,再长的学制也难以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。相反,积极改革既有人才培养模式弊端,把课程设置得更科学合理,让学生相对从容地安排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,持续提升导师指导的针对性,就有望在学制延长的基础上实现培养质量质的飞跃。概而言之,学制延长只是起点而非终点,关键还要看后续的培养模式创新以及质量保障机制建设。
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